輿情應對,不像你我平常所想 ——參加省直機關輿情應對專題培訓有感
作者:
曹順良
來源:
行政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9-12-06
寫下這篇體會的題目,是發自內心對輿情和輿情應對的感觸。也許,我們平常的經歷告訴自己,所謂輿情,距離自己很遠,大多是社會媒體、政府機關,抑或身邊公眾人物才會直接接觸。然而,如果我們一不小心,自己也會引發輿情,或者深陷輿情,甚至因為輿情而讓自己、讓單位陷入被動。不信?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探討。
首先要梳理下什么是輿情?據百度百科,輿情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圍繞中介性社會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變化,作為主體的民眾對作為客體的社會管理者、企業、個人或其他組織及其政治、社會、道德等方面的取向而產生和持有的社會態度。
在信息爆發和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新時代,每天全世界發生的新聞很多,當每個人手中的移動終端都連接上互聯網后,一些社會影響比較大的新聞事件往往會引發一波又一波的輿情。也許,當你開車正要經過小區大門口時,看到一個老人倒在前面地上,扶?還是不扶?可能都會引起結果難以預測的輿情。假如你是一名共產黨員,假如你是一名公務員,扶起老人吧,很有可能擔心南京老太太現象重演;不扶吧,如果被輿論曝光,說身為公務員、共產黨員,冷眼旁觀垂垂老人倒地,救死扶傷的社會美德丟得一干二凈,甚至會“人肉”搜索曝光你的家庭、你的單位諸多信息,也許還會翻出你過去的很多“歷史”。就算你不是共產黨員,不是公務員,也可能因為扶與不扶的問題備受多重煎熬。
面對輿情,應該怎么應對?也許,大家對2011年甬溫線“7·23”動車事故中“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和“2018年川航3U8633航班事故”兩起輿情應對的印象比較深。當然,兩起輿情處置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如果當時由我們負責處置兩起輿情,我們會怎么辦?抑或我們現在的工作單位發生安全生產事故,面臨網絡輿情,我們怎么應對?
也許我們會遇到煤礦瓦斯爆炸而造成人員傷亡,也許我們會遇到施工項目安全失控而導致人員傷亡,也許我們會遇到打鉆井噴事故,甚至我們也許會面臨真真假假民工采取過激方式討薪……諸如此類事件導致的輿情,一旦發生,僅僅靠臨場隨機應變,是難以有效引導和處置的。個人建議可以采取以下步驟處置應對輿情,避免突發事件變成危機。一是平時要重視此項工作,要建立突發事件導致輿情的預警機制和處置機制,在安排專人處置突發事件本身的同時,要有專門的、合格的人員分工負責輿情處置。二是一旦突發事件發生,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和處置機制,第一時間組織力量搶險救災,搶救生命,減小損失,現場救援工作組明確專人和后方輿情處置工作組隨時對接,共享信息,掌握現場最真實的情況。三是坦誠面對媒體和民眾,不將自己放在社會大眾的對立面,也不將社會大眾放在自己的對立面,及時發布輿情事件的真實情況,信息發布要客觀真實,要體現對生命的尊重,對遭受傷害和損失的群體要表達充分的關切,不回避問題,要告訴社會大眾在突發事件處置中已經采取了哪些努力,進展怎么樣,后續還將采取哪些措施。四是要隨時關注網絡輿情,利用融媒體時代的新技術,通過多種渠道對謠言及時發布權威信息進行辟謠。五是對輿情要進行有效引導,挖掘突發事件中所做工作的有利點位,引導媒體和社會大眾關注突發事件處置中的閃光點。六是及時發布突發事件處理的后續信息,直至輿論逐漸平息。
今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不斷提高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痹谛聲r期,輿情應對不僅僅是一門課題,更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只有不回避,不遮遮掩掩,按照“及時準確、公開透明、規范有序、科學適度”原則,主動作為,方能交上合格答卷。